30.8.11

because of agnès b radio ///

 i remember she told me she found my blog accidently in google when she typed" agnès b. radio"
in the search bar
that's how we met
it is funny enough to see each other in HK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 suppose it is what people say faith or perhaps a not so beautified word would be coincidence
she told me loads of her hilarious stories which are all based on the truth
it is really happy to just laugh about stuff
Woody Allen said When tragedy meets time, it becomes a joke. (it is not the original quote)
really, if something is really matter,then it matters but for not long, please just laugh about it. 

13.8.11

有很多時候就像
你牢盯著前面山景 享受多年不變的優美景色
但當你安享處於這狀態時
世間事物同時在不停萬變
或許在很久以前 做一隻井底之蛙是快樂無比
但現今資訊發達 一個電話 一開電視 一上網 便知道世界另一頭在發生什麼事
像我在家中開空調平靜看書 另一邊廂倫敦等英國多個地方正發生暴動
人愈長大 便愈發現種種醜陋的事實
有時心中會很不忿 很震驚 有一種很想為自己抱打不平的衝動
問題就是人是總會為自己尋找問題 因此常說無知可以是福
但在正常的腦部發育下 是問人怎不能沒有愈成熟的思考 愈細緻的感情等等
我爸常說煩惱是人自尋的 或者我會這樣詮釋 煩惱也會自動找上門 但若我們用不太執著的態度去面對 相信它們自然會迎刃而解

11.8.11

新裤子 After Party

你說得真好 我要存下時時看一看


我所能谈到的艺术行业——鄢醒
我所能谈到的艺术行业
文:鄢醒


尽管我从6,7岁时就开始学画,从未间断,经过学堂,进入庙堂,顺水推舟地进入了一个所谓的江湖,在这漫长的17,8年里,我习惯着以一个“学生”的心态敬畏着我所处的这个行业。但是,我粗糙的双眼似乎无法明了那个象牙塔。我想,我心中永远住着一位委拉斯开兹1(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年6月6日-1660年8月6日),他在自己的花园里耕种,不辞辛劳,他的经验只在那些枝繁叶茂之间。这位大师不断鞭策着我——妄想尽快了解他——急于尽快丢弃他——反而尽快让这种想法流于形式。梳理自己心中对艺术的看法很难,尤其是像我这样,在长时间的离心力驱使下,表达笃定认同很难,表达质疑否定很难。我逐渐习惯了这种不确定的确定,它与我所获得的快感唇齿相依。

在大多数人看来,我侥幸赶上了末班车。但,我真是曾迷茫过的碰壁教主啊。两年前,我为了用稳定的工作换取创作上的自由,每天来回在路上耗费三个小时。每一天,我都在焦虑地警惕着自己的懦弱;每一天的每三个小时,我都在恶狠狠的诅咒全世界;每三小时中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恨铁不成钢与吃苦方能人上人之间徘徊;每180分钟里的每一秒,我都无法正视自己牛逼的校园作品与当时蜗居状态压根儿无法创作的现状。在成为了不争气的都市白领半年后,我辞职了。而后的三个月几乎是我这几年中最失望的时期,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我绝望,盲流混沌的生活同样让我绝望,最绝望的是这些外部的不利因素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充满希望的骄傲灵魂。也许,我还没有资格这样去“回顾”,但,这段经历告诉我,正是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所谓的“资格”,才让那么多的年轻艺术家被尘封在旮旯里,无人问津。
如果你像我一样,充满理想,热血沸腾,在修学的蹒跚中坚信这条道路——“我相信我所走的路是自己的路,我相信自己走的是正路。2这一点不允许你有任何迟疑,你必须诀绝地坚信它,尽管它很有可能在你的迟暮之年才会日渐清晰。艺术的一切属性都证明它来得晚,比你想象中还要晚。

除了等待,好像没有别的速成法则。我的自尊心不允许我每天拿着烫手的光盘四处见策展人,虽然这是年轻艺术家获得机会的少有法则之一。在经历了毕业阵痛之后,我决定曲线救国。我幻想着在画廊坐台的生活,幻想着拥抱艺术的权利成为指点江山的艺妓,幻想着北京这样的城市必定需要我这么伶牙俐齿又专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就在我浸淫于无限的遐想中时,一个艺术机构找到了我,工作是做艺术品销售,说好听点儿是艺术品投资顾问,说白了就是卖商品。在她看我简历的那一刹那,我蔑到了她眼神中的不屑,她不加掩饰地看着我:“才毕业?创作枯竭了?清楚了吧,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艺术家的……”经历了备受打击的半年北漂生活,我没有勇气反驳,只能合着唾沫一起咽了。当然,在经过第二轮全英文面试之后,我被顺利录取,又当然,我立即就撕票了。不管是在此时此刻还是在彼时彼地,我的自尊都容不得半点沙子。回到驼房营的八平卧室,我痛哭流涕,擦干眼泪继续找工作,又心虚地做好PDF往别的画廊邮箱里发。一个小时后我查邮箱,由于我粗心大意将人家邮箱后的点儿com写成了点儿cm被退回来。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艺术家和一位策展人发了一封邮件约我见面……
这里我有一句话想与你们共勉——“正视别人、尤其是你的长辈对你的‘赞赏’、‘推荐’和‘提携’。如果他的赞赏还附加了艺术之外的、特别是你反感履约的条件,他的赞赏和推荐都将值得怀疑。反之,如果他的赞赏和推荐除了艺术还是艺术,你却轻易放弃对他的信任,只能意味着你的昏聩和轻率。3

曾经,我也委曲求全过,很辛苦,发自肺腑痛恨逢场作戏,虚与委蛇。江湖庙堂要说完全不在乎,也许不可能。当然,在你被艺术圈的名录点过之后,你会有一个接一个的展览做下去,有一个接一个的机会去实施新的项目。这之中,有的令你兴奋期待,有的令你憔悴失意;有的还能令你一炮而红,有的则能让你一臭很多年;有的能让你在红地毯上飘飘欲仙,有的能让你在疾病与孤独中逐渐消沉。这个行业赤裸裸地关乎着荣耀、利益、成败,你无法绕过它,只能赤裸裸地与它面面相觑。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行业,是我的理想,终我一生,只求少点悔恨。

这都是我的心里话,平时我不这样说话,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对了,我下个月的北京个展,敬请期待,再见!

2011-7-21


「承傳與創造—水墨對水墨」及「承傳與創造—藝術對藝術」-香港藝術館



本身是沒有想過要去這個展覽 因為昨天約了朋友到尖沙咀The One 18樓囂吧(順帶一提: 環境不俗 又可以觀看維港日落景色 下午去HH 有微風不會太熱) 言歸正傳 因早到便到藝術館去涼個冷氣 我對香港藝術館不是太存有好感(細到嘔電,常設展覽悶到嘔茄) 除了2 3樓有sofa 可以觀看維港景色 "任坐唔嬲" 不過要吹水的請降低聲線 除了星期三 學生入場費也不過是5元正 暑假天氣炎熱 商場鋪頭一式一樣早已看嫌 咖啡廳燈光過暗又喧嘩聲似街市 想看書的不宜久留 好好好 再一次言歸正傳 上一次不算 說真 我很喜歡這個展覽 特別是「承傳與創造—藝術對藝術」展品不多 但勝在算生動有趣
近似現場的展示形式

一入門口 右手面便有洪強的錄像裝置藝術 一個死胡同的設計 置身在三面掛有Panasonic電視裡 感覺像小時候到大型電器店觀看永遠放一樣頻道的眾電視機們 而眼睛會花大約幾秒去找一個盲點(隨意一電視)去死盯著 我便是用這個方式去欣賞 因為我認為藝術家沒有過於著重表達錄像內容 而是整體上暈眩的包圍效果 (剛剛看到簡介附有同樣作品在另外地方是以大型銀幕投影展出) 就是因為藝術館面積有限 就可能將作品原意大大打了折扣(which i fucking hate)
然後我便用我一向"倒鈙法" 先走馬看花直入最深處 可能因為我最愛看的投影/錄像作品(有一間房,有簾)大多放在較"低調"的地方 因為他們不會被放在入口當眼處 伍韶勁的光之紀錄概念出色 但會由於我對其作品的製作方法(高科技)不太熟悉 因此到現在也不太明白 但勝在有感觀 配樂則沒有給我大太印象

白雙全:呼吸一間屋的空氣 2006


黃國才:顯赫家族2009
展覽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雙全的"呼吸一間屋的空氣"video作品 內容大致上記錄他在韓國釜山的一所小型住所內十天把一個個透明膠袋吹氣 然後將它們一個個搭上 直至充滿整個單位 我完全被他的無聊及誠意打動 我更認為有時候最簡單直接的藝術是最能影響人 成功的藝術品是不用大篇文章也可以直接同觀眾(Audiences)有交流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前輩跟我講過 創作藝術的人不能再單純地為了抒發自己 不能夠只用自己的第一身去思考 到現在他的說話我也牢記著 不過實行進度較慢 無論如何 不只是藝術 思考世間萬物都不能太主觀 要多角度去分析 同時亦不要迷失自我 就是所謂的風格 或者還有一點就是要堅持 相信自己這樣有一天總有人會欣賞你
另外我十分喜歡黃國才的顯赫家族 他以聰明的簡單設計 將黑色幽默匯入日常生活用品 來諷刺時下本地地產商壟斷及以豪華廣告去誤導消費者的詬病


唐詠詩 人 墨2009
在另一邊「承傳與創造—水墨對水墨」, 看到一個投影作品 以水墨作靈感 由一點墨化成一個千百萬點的"跑步墨人" 算是生動有趣 特別提起是因為藝術家加了水的聲效 使到空間有一重永無上境的效果 即使錄像內容簡單也不有聽覺的感觀衝擊 而且這一點跟我自己上一個大學作品很相近
我幾乎認為她也跟我一樣自個在水桶用手的撥動而產生似漣漪聲效
What you see it's not what it seems 2011
我把魚兒投影再錄像再投影 在一空間內播放之前錄的水聲 可惜概念模糊不清(Vague)
總結一下 在場所見大多以精美畫作表達的藝術家 翻一翻簡介 大多是出身中大藝術系 以另類媒體如LED 投影等 多是有外國藝術碩士學位 當然亦有藝術家如謝淑婷 在中大藝術系畢業亦有 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學位(不知是否HKAS中FINEART合辦那個) 她的作品是處景INSTALLATION 因此在那可以見到藝術家受中或西或本港一套影響之深淺與否
門口GREETING以龔志成 也斯 梅卓燕 合作將三大元素 音樂 文學(詩) 舞蹈集成 以由天花投影到地上 但個人認為我在望錄像 又要同時間回望印有詩句的牆身 我明白用意是希望觀眾可以俯視展廳 但這樣要我轉來轉去 令到也斯的詩句同音樂及現代舞抽離 亦使出一種格格不入的合成感覺
Jenny Holzer
而且投影太細 真的像一張地毯 一張放在屋前的地毯 完全是GREETING 可惜不夠大方
我認為不仿可以參考 Jenny Holzer 的投影字句 詩句於不同建築物上或室內 凝造視覺伸延 空間擴大的效後 而且更可以引領入場者 有一種導入式的效用